咨询热线

1812235175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紫外水中油分析仪检测步骤,从采样到精准分析的全流程指南

紫外水中油分析仪检测步骤,从采样到精准分析的全流程指南

更新时间:2025-07-25      点击次数:56
  紫外水中油分析仪是环境监测、工业废水处理及水质评估的核心设备,其检测步骤涵盖采样、前处理、仪器校准、测量及数据分析五大环节。本文基于《HJ 970-2018水质 石油类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标准,结合实验室与现场操作经验,系统梳理检测流程的关键要点。
  一、样品采集与保存
  采样需使用洁净的棕色玻璃瓶或聚四氟乙烯瓶,避免与油类物质接触。采集地表水时,应在水面下0.3-0.5米处取样;工业废水则需在排放口或处理单元取样。采样后立即酸化至pH≤2以抑制微生物活动,若无法在24小时内测定,需在0-4℃冷藏保存,并在3天内完成检测。例如,某石化企业废水检测中,未及时酸化的样品在6小时后油类浓度下降15%,凸显保存条件的重要性。
  二、前处理:萃取与净化
  1.萃取:将500mL水样转移至分液漏斗,加入25mL正己烷(透光率>90%),振摇2分钟,静置分层30分钟后取上层有机相。若出现乳化现象,可滴加3-4滴无水乙醇破乳。
  2.脱水:将萃取液转移至含3g无水硫酸钠的锥形瓶中,振摇至无结块。
  3.吸附:加入3g硅酸镁,以180-220r/min振荡20分钟,去除动植物油等极性物质。某环境监测站对比实验显示,未经过硅酸镁吸附的样品中动植物油占比达28%,导致石油类测定结果偏高。
  三、仪器校准与测量
  1.调零与校准:使用空白正己烷进行调零,随后用5、10、20mg/L标准溶液逐级校准,确保曲线相关系数R≥0.999。
  2.样品测量:将处理后的萃取液倒入石英比色皿,在22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全自动仪器可自动完成进样、测量、排液及清洗,单样品检测时间仅需40秒。
  四、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油类浓度,公式为:C=(A−A0)×V1/b×V2
  其中,C为油类浓度(mg/L),A为样品吸光度,A0为空白吸光度,V1为萃取液体积(mL),V2为水样体积(mL),b为比色皿光程(cm)。
  每批次需同步测定质控样品,某实验室长期跟踪显示,质控样品测定值与标准值偏差控制在±5%以内,确保数据可靠性。
 

 

  五、注意事项与维护
  1.环境控制:实验室温度需稳定在20-25℃,湿度<65%,避免振动干扰。
  2.试剂管理:正己烷需定期检测透光率,硅酸镁使用前需在550℃烘烤4小时以去除水分。
  3.仪器维护:每周清洗比色皿及光路系统,每月更换一次氘灯(若使用)。某企业因未及时更换氘灯,导致检测结果偏低12%,经排查后修复。
  紫外水中油分析仪的检测流程需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程,从前处理到数据分析的每一环节均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通过规范化操作与定期质量控制,可确保检测数据为水环境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联系我们

广州德骏仪器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南路123号金汇大厦2519室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 联系人:陈立伟
  • QQ:214049256
  • 公司传真:86-020-83234458
  • 邮箱:1067173170@qq.com

扫一扫 更多精彩

微信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