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812235175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紫外油份仪标准方法: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与质量控制

紫外油份仪标准方法: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与质量控制

更新时间:2025-06-27      点击次数:32
  紫外油份仪作为环境监测中检测水体或土壤中油类污染物的核心工具,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赖于严格的标准化方法。基于《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HJ 637)及《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等标准框架,结合紫外荧光检测技术特性,紫外油份仪的标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关键环节:
  1.技术原理与适用范围标准化
  紫外油份仪基于油类物质在254nm紫外光激发下产生特征荧光的原理,通过荧光强度与油分浓度的线性关系实现定量分析。标准方法明确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及海洋环境中矿物油、燃油等污染物的快速筛查,但不适用于含强荧光干扰物(如芳香族溶剂、腐殖酸)的复杂基质。对于后一类样本,需通过预处理(如萃取、吸附)或联合红外法进行验证。
  2.采样与前处理规范
  标准方法对采样容器、保存条件及前处理步骤作出严格规定:水样需使用棕色玻璃瓶采集,4℃冷藏且72小时内完成检测;土壤或沉积物需低温干燥后研磨过筛。针对高浊度样本,需经0.45μm滤膜过滤;对于油膜样本,则需采用正己烷萃取后浓缩定容。例如,在海洋溢油监测中,标准要求使用聚四氟乙烯滤膜分离浮油,并用二氯甲烷分三次萃取,合并萃取液后氮吹至1mL,确保油分全部转移。
  3.仪器校准与性能验证
  紫外油份仪需定期使用标准油(如正十六烷、异辛烷混合溶液)进行校准,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应≥0.995。标准方法规定每日检测前需进行空白校正与质控样测试,质控样回收率需控制在90%~110%范围内。例如,使用10mg/L标准油样测试时,若回收率低于85%,则需重新清洗光学系统或更换光源。此外,仪器需每季度进行期间核查,采用加标回收实验验证长期稳定性。
  4.数据处理与报告要求
  检测结果需扣除空白值,并根据稀释倍数修正实际浓度。标准方法要求报告数据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并注明检测下限(通常为0.01mg/L)及不确定度。对于异常数据(如超出校准范围),需注明处理方式(如稀释复测或改用红外法)。例如,在工业废水排放监测中,若某样本浓度超过校准上限,需稀释10倍后重新检测,并在报告中标注稀释因子。
 

 

  紫外油份仪标准方法的建立,不仅为环境监管提供了技术依据,更推动了油污检测从定性到定量的跨越。随着仪器智能化与多技术联用的发展,未来标准方法将进一步融合自动化校准、在线质控等模块,提升检测效率与数据可信度。

联系我们

广州德骏仪器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南路123号金汇大厦2519室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 联系人:陈立伟
  • QQ:214049256
  • 公司传真:86-020-83234458
  • 邮箱:1067173170@qq.com

扫一扫 更多精彩

微信二维码

网站二维码